

“百善孝為先”。我國是一個有深厚孝道文化的禮儀之邦。 “二十四孝”長盛不衰、輝耀千古。荊門人不僅歷史上重傳承、講孝德、孝道,而且這一地域的孝道很有典型特點。春秋老萊子,是荊門地域見諸典籍記載的第一個孝子。荊門歷史上孝子輩出,蔚成風尚。 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教育部門一向重視對廣大青少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為此,今年市教育局專門出臺了一個文件:《2018年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教育活動方案》。近年來,我市中小學校對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像市一中的品正文化、象山中學的象山文化、石化中學的禮文化、掇刀雙泉小學的孝德文化、名泉小學的雅行文化、楚天學校的靈雅文化等,這些校園品牌文化可以說是全國聞名。下一步,市教育局和市教科所會深入推進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孝道文化的教育,大力弘揚孝道文化,構建孝道文化系列教育活動,努力提高廣大青少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孝道文化的認同感,培養他們孝老愛親的良好習慣,努力做到重活動、抓宣傳、樹典型、育品牌,爭取多打造一些特色文化校園,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添磚加瓦。 
今天活動有4項議程:第一項,介紹與會領導和嘉賓;第一項博雅講壇正式開始;第三項,教育專家作報告;第四項,關于學時證辦理和推薦論文發表等有關事宜的說明。下面先進行活動的第一項:介紹與會領導和嘉賓,他們是:荊門市教育局機關總支副書記周凱先生,荊門市教科所支部書記左昌倫先生、荊門市?;壑袑W校長張勇先生、荊門市政協委員、荊門晚報副總鐘濤先生,荊門日報教育周刊主編吳蘭艷女士,荊門市家庭教育協會會長王運國先生、荊門市傳統文化傳播協會副會長王君先生,荊門市素質教育學會會長黃金東先生,荊門電視臺教育頻道制作人周舟先生,荊門周刊主編趙雪蓮女士。歡迎你們的到來?,F在進行活動第二項:公益講座正式開始。弘揚孝道文化,助力文明創城,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和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引導青少年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響應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舉辦了“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公益講座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博雅講壇。參加今天論壇活動的有:東寶區、掇刀區、漳河新區教科所相關負責人和三區各學校分管負責人、德育室(政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師、班主任老師等150余人。 
當今社會雖帶來了人們思想觀念的一系列變化,但荊門人依然堅持了孝親、尊老的傳統。踐行孝,化于心,今天我們學校如何讓孝德教育變成可感知、可觸摸、可操作的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懂得愛、懂得感恩和奉獻,體驗和感悟孝之心、孝之行和孝之道。下面進行活動第三項,有請教育專家作《家校合育,孝行天下》主題報告。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家庭教育診斷”體系建立人、“一孝千金”孝道平臺發起人、《一孝值千金》主編和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的高級講師、著名兒童生命品格教育專家束雅蘭老師兩位專家為我們作專題報告,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首先歡迎一孝老師閃亮登場。創城活動,孝道為先。讓我們再一次以熱烈掌聲感謝束老師的精彩報告。相信通過今天的講壇活動,孝道文化,孝德的種子已經落到了在場所有人的心田。孝道是人的生命之源,是人的生命自覺。今天,我們把古代的孝德教育移植嫁接到當今教育之中,賦予了孝德教育新的內涵,即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責任教育、信念教育。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孝德教育,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孝德教育在校園扎根,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加學生感恩意識。使孝德教育既“入眼入耳”,又“入腦走心”,引導學生“知恩圖報” 。 
下面進行最后一項。關于辦理學時證和論文發表有關事宜的說明。根據市教育局辦理學時證有關要求,老師們必須正確填寫身份證號,憑培訓簽到冊實名登記,培訓單位蓋章驗印后,才能到荊門市教育學院申請學時學分,并實名在線同步加分。所以,今天不能立刻發給老師們學時證,下周我們將學時證統一辦好后,請三區教科所幫忙分發,市直學校直接到教科所辦公室領取。另外,所有參會人員如有論文發表需求,請在一周內提交主題論文,由我們專家團評審后,擇優推薦到《當代家庭教育》《教育現代化》《新班主任》《讀寫算》等報刊上發表。投稿郵箱:64481645@qq.com ,主題請注明“立德樹人”征文。今天的活動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老師的參與,下次活動再見。 
|